1.
一隻遊戲可以玩多久?很難講。可以從幾日到幾年都有。
我玩得最長久的遊戲叫做天鳳。開賬十年,完全免費的電腦遊戲。其實也不算是什麼正統遊戲,就只是一個網路日本麻將平台。而且和 Pokerstar、Party Poker 不同,這個遊戲從來沒有賭錢。
你可能會覺得這沒什麼特別的:打麻將是許多香港人的習慣,可能許多人也會在十年內定期打麻將。持續打同一隻平台和同一套牌例的麻將十年,又有咩出奇?
也許的確如此。但是,我不覺得有人會說「麻將影響了他們的一生」,或者覺得週六日和朋友打四圈,會影響了他們的人生觀。我卻可以說,天鳳是個影響了我一生的遊戲。
2.
大概得從接觸天鳳之前與之後的事情說起。
和許多人一樣,我最初接觸麻將,源自於親戚、Gameboy 的麻將遊戲,與及在大陸機鋪裡打的二人麻將,或者是網路上的羅渣麻將(二人麻將)。遊戲機的麻將牌例一般都是日本麻將牌例,可是我當時並不會睇日文。我當時只知道叫胡之後,如果按下了某塊叫做「リーチ」的東西,就會有個「朗朗」聲的音效,然後好容易吃胡。
中學時期開始被朋友推坑,接觸動畫。當時(2009 年)Saki 動畫版開播,朋友因此落了日本麻將的大坑,於是招攬我打麻將。我在那時候正式學了日本麻將,除了偶爾會去中學同學的家裡打牌之外,還參加了(已經消失的日本麻將論壇) JMD在(已經搬遷到西洋菜街的)太子皇雀會牌聚。
現實裡面的牌聚很難湊。同時間,我開始找網路的麻將平台打麻將。也就找到了天鳳,開了人生之中第一個天鳳賬號叫做「Fun」。
憑藉著那麼多年以來接觸麻將的經驗,我沒費多少氣力就上了三段……然後,我就再也沒有升上去打特上。怎麼打也贏不到。我開始睇各種戰略(當時最流行就是魔女 Blog),開始改正自己的打法,複牌譜,上網問其他人問題,但我發覺還是贏不到。
那怎麼好呢。某日手痕,打算轉換心情,點開了其他牌桌的預約,發現原來天鳳不僅有各種牌例的四人麻將,還有三人麻將。我當時發覺,三人麻將打起來,就好似香港麻將一樣:好容易吃胡、好多大牌、好多清一色和對對胡,比一般麻將好玩得多。而且,最重要的是,我打得贏。
……當然,這也是錯覺。雖然我的確升上去四段,突破了三段的瓶頸了,但我並沒有升級到更難打的桌子啊。
因為不斷輸麻將,不斷的不知道自己因什麼而輸,我開始寫作部落格。我最初正正是用英文寫有關於打麻將的趣事、思路和想法。因為英文很少人睇,我開始學打中文(拼音),用中文寫作天鳳的趣事和日記,寫著寫著就到了今日。可以說,我之所以會寫作,就是因為最初接觸了天鳳。
而我就再也沒有回頭了。我再也沒有回去打四人麻將,也沒有離開寫作。一路走到現在。
3.
這裡簡單地介紹天鳳。
天鳳是一隻日本麻將遊戲。和機鋪會有的麻將格鬥俱樂部、網路上會有的雀龍門、世家麻將,或者是其他類型的麻將(例如說,Yahoo 麻將、神來也)比較,玩家玩天鳳的目標並不是要贏錢,而是要「升段」。要「升段」,就要贏到分數,或者說 Point(pt)。
天鳳升段的制度和其他遊戲最主要的落差,在於天鳳裡面,只有最後一名要輸分數。
在香港的麻將遊戲裡面,玩家的目標是要在四圈/結算的時候贏錢。換言之,只要離開的時候比進來的時候多了錢,就夠了。一般的網路日本麻將遊戲會以收支浮動,但主要決定勝負的因素是排名。牌局完結(兩圈,一個半莊)的時候,大家就會比籌碼多寡,依照排名決定勝負:一二名會贏,第一名的可以不用付場租/Credit,而三四兩家會輸。
天鳳的制度另類。首先,天鳳完全免費,沒有付場租/Credit 免費的概念。其次,天鳳的系統裡,只有包尾的最後一名的會被懲罰,包尾的罰分會比排第一(甚至乎排第一加上第二名)的獎勵要多。一般的麻將關注的是怎麼樣取得一位或二位,天鳳的麻將是關於怎麼樣避免輸,或者說,「迴避包尾」(避四/避三)。
於是乎,打天鳳長久了,造成了一種「只要不輸,什麼都好」的心態。什麼事情都變得閃閃缩缩——只要剛好夠拿 Top 就好了、只要這裡不放銃就好了、守著二位不要輸就好了,導致生活上也甚少冒險。考完 DSE 報大學的時候,我最關注的是怎麼樣能增加讀大學的機會,所以選了鯨魚大學,而不是關注自己的成績最高能報到什麼學位。
4.
劉德華在《哩咕嚦咕新年財》曾經以麻將作為人生的比喻。名義上教梁詠琪打牌,實際上是教梁詠琪點「做人」;名句「人品好,牌品自然好」就是從這裡而生。
該怎麼評價我的牌品?在我心目中,我自己是個牌品極差的人。在這十年打麻將的經驗裡,鬧人白痴、無腦、屌你老味、On9、質疑其他家的智商已經是等閒事。我常常拍桌子、摔滑鼠,以致到我已經摔爛了一張電腦桌。在我眼中,這些情緒表達是應有的表現:正因為憤怒,才會在意。
藉由天鳳,我還培育了自己的性格。
因為天鳳,我常常變得憂鬱。打天鳳並不會有快樂的結局。贏牌的時候,我總會想為什麼我那麼垃圾,覺得一切都是靠運氣。輸牌的日子裡,我也在想為什麼我那麼垃圾,犯下了那麼多低級錯誤。贏是好運,輸是合理。無論結果,我總是不高興。
許多賭徒的心態是,贏是應得的技術,輸是運氣。他們傾向從賭博裡肯定自己,為自己的勝利尋找理由,好讓自己能繼續勝利,而忽略了賭博的結果與過程的因果關係,並非必然。我的觀點完全相反,贏輸都總是帶有運氣——我當然知道輸牌的時候也有運氣,但討論運氣、抱怨運氣,又有何用呢。
也就造就了現在的這種性格——我總是覺得自己是個差勁的人,什麼也不會,唯一會做的就是寫文章。而就連文章,也是寫得如此難堪,如此的充滿著焦慮感。
5.
寫這篇文章的時候,我忍不住在想,為什麼我會打天鳳打了那麼多年呢?
我沒統計過自己在幾個賬號(Frosty、時間是水銀、鶴屋、與及現在的主帳號 Altia )到底有多少戰,但算起來最少有五千,甚至乎七千多場半莊。
聽來是:天鳳十年,什麼也沒有得到,只讓人得了精神病?「又唔打錢,點解要咁認真喔。玩下姐嘛,求其打啦。」
會如此堅持,可以說是因為天鳳彌補了現代日本麻將的缺口。具體的講,日本的麻將雀士的認受性不高,而天鳳剛好彌補了這點。
在日本成為「職業雀士」(所謂的Pro)其實不太困難。入會時,你需要付會費、考筆試(考禮儀和規矩)和實戰(不看成績,只看打牌的姿態和禮儀)。申請成功以後,你需要上課學打麻將,這些課程一般並不會有任何期末考核,是大班教學。於是乎,成為雀士其實非常容易——也許最難的並不是成為雀士的過程,而是每年要交會費,維持雀士的會籍。
因為雀士易入易出,「雀士」這身份在日本其實沒什麼重量,尤其是那些沒有實績,沒在所屬協會內打出成績的雀士。大部分的雀士都是日間做打工仔,或者是在日本的「雀莊」(也就是麻將館)裡做牆腳或來賓打牌。而就算是在協會內的比賽打出成績了,這些成績的可靠性也很成疑問,事關不少日本麻將比賽講求短期對局(可能幾十圈麻將)的爆發力,而不是長期的勝負。
於是乎許多雀士就轉向天鳳。縱使天鳳沒有賭錢,天鳳卻因為其升段難度、大量日本職業雀士的活躍、優秀的牌譜系統和統計功能,彌補了現實的麻將館無法做到的事情:有一個長期的麻將平台,能統計玩家的數據,證明玩家的實力——這裡說的「長期」並不是指香港的姨媽姑姐的馬拉松十二圈麻將,而是指幾千到幾萬小時的、上千到萬圈麻將的統計實力,可靠性自然不能與任何現有的系統同日而語。
而且,雖然現在鳳凰民(七段+R2000 的資格,平台最高級的桌子認證需求)逐漸變得普及化,仍有不少職業雀士將這看成是目標。因為天鳳六段的扣分制度是負大於正,天鳳的鳳凰卓維持了一定的水準,至今仍是網路世界最高對局水平的麻將平台。
6.
你可能會好奇:一般人打麻將總是打四個人的,為什麼會如此沉迷三人麻將?這難道不是一種邪道嗎?我已經解釋過為什麼會走入三麻的世界。但留在三麻的世界又是另一回事。
最後也在這裡寫一下,三麻和四麻的不同之處。
雖然日本不同地方的三麻牌例略有不同,眾多地區的三麻有一套共通的特徵:沒掉了二萬到八萬,用四分三副麻將,只能碰不能上。天鳳還加入了一套牌例,容許玩家將北風當是花。
這套規矩造就了幾種變化:混一色、對對胡、七對子等等牌型變得容易出現,也很容易造出大牌,但是入章叫胡的速度變快了。因為牌的種類變少了(變相增加了每個人擁有的情報量),你可以靠自家手牌的狀況、桌面上的情報,猜出其他家有什麼牌,甚至乎讀到其他家聽什麼牌。
三麻最大的變化是,三麻很少會出現完全棄胡的狀態。四人麻將裡常常有的狀況是,一家或者兩家早巡報聽立直,其餘兩家一般都會尊重兩人,完全放棄吃胡,打安全牌/跟章避銃。在三麻裡,卻常常有靠打半安全牌繼續搶胡的情況——也就是所謂「兜牌」(回し打ち)的灰色地帶。三麻的魅力不在於做大牌,而是這遊戲的速度感,與及透過「兜牌」反攻的機會。
不知道是因為我不會打四麻,四麻牌效率差(我一直覺得自己最弱的就是牌效率……)還是我一直接觸三麻,我總是覺得三麻是個遠遠要積極,遠遠混沌的遊戲。常人無法接受這種混沌感,覺得三麻的不確定性太多了,怎麼一下子其他家的牌就會變得那麼大;但賭博本身就是從不確定的場面尋找規律,與及享受這種不確定帶來的快樂。
要為自己這十年的麻將風格做個總結,我會說,我總是在與這種不確定角力——我總是在想要怎麼「讀牌」、「打生死章」,操控其他家和對應其他家的打法,沒有效率地享受自己的無能。但在麻將面前,誰又不是無能的一般人呢。
感謝天鳳十年(雖然還未滿十年——只有九年多快十年)。如果還會有十年,也請多多指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