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一定要 Copy 上一篇文嘅係……
因為上一篇文收視還算不錯,所以才會寫這篇。為了節省時間,這篇文的須知事項有三件事:
第一,不保證會有第二回。(我是說真的,寫這東西真的好累……而且超級沒營養的……)
第二,這篇文假設你知道麻將是什麼。簡單D講,就是要有基本常識。例如話,你需要知道咩叫「清一色」、「十三么」或者是「槓上開花」。你需要知道麻將打幾多隻、有咩術語(例如,咩叫「吃胡」「碰」「上」「槓」「補花」「自摸」)。
第三,這篇文是寫給不知道什麼是「新章麻將」的人看的。如果你有打日本麻將、港式台灣麻將、國標、中庸,或者其他同類麻將的經驗,你不需要這篇文章(但如果你真係識得呢堆牌,你睇呢篇文用來做咩?)
與其說這篇文是為了教你打某種特定的麻將,還不如說,這篇文可以當成是一種補充包,可以套用到任何類型、風格的麻將之上。更簡單的講法就是「打多幾種新吃胡方法」,令廣東麻將不僅僅是永遠在做混一色清一色或對對胡。
「新章」麻將與「舊章」
要解釋「新章麻將」,首先就要知道咩野係「舊章」,或者說,「古典麻將」係咩。
關兆豪(中庸麻將的創辦人)的網路著作《中庸麻將史觀》(尤其是中國古典麻將(早期))就參考了簡而清和另一本參考書,有著大致上簡單和基礎的解釋;礙於關兆豪註明不能剪貼內容,再加上不同時期的「舊章」打的牌例都不同,這裡湊合另一套名為「想定寧波 Rule 」的規則,簡單概括「舊章」的幾個特徵:
- 在「翻數」之外出現名為「符」/「副」的計算單位;在最早期的情況底下,麻將更沒有「翻」的概念,而只有「副」
- 這些「副」的計算方法和吃胡的部分牌型相關——例如說,卡窿、單騎二副(具體可參考現代日本麻將)
- 翻數的種類非常非常少,只有清一色、混一色、大字(對風的東南西北/中發白刻),與及少數的爆棚(也就是例牌,i.e. 三元、四喜、天地胡等等)
因為計副的概念太複雜,隨著麻將越傳越廣,「副」逐漸少人使用(目前最主要是在日本麻將);轉而,比較多人使用「翻」的概念計算麻將的得分。可是,「舊章」,或者說,「古典麻將」的一個特徵卻在香港的三番起胡裡面被繼承了:三番起胡的和牌種類非常少,除了例牌(爆棚)與及各個牌例都具備的偶然役(指自摸、河底、海底)之外,只有一色系、對對和么九等幾種大類。
絕大部分人打三番起胡打得耐,就會出現一種這樣的感覺:香港麻將好無聊,翻數表太窄,做來做去都係呢幾種牌型;如果我們可以做多幾種翻數,麻將就會好玩一點了吧?
也就出現了新章。新章就是針對呢種抱怨而誕生出來的產物。
「新章」係咩?
嚴格來講,「新章」並不和「舊章」或者「古典麻將」一樣,係一套體系。「新章」麻將沒有列明每套翻收多少翻,沒寫明要收幾多錢和點收錢;大部分時候,新章依附在其他麻將體系上。
簡單的俾個例子,「新章牌」和「牌例」的關係,好比餡料與三文治麵包的關係。你需要麵包才可以起一個三文治;但是,沒有餡料吃的話,三文治就會好寡、好悶、而且好乾。你不能只有生菜和火雞肉——你還需要醬料、其他肉類、最好是要加多杯汽水和薯片,令成個麵包變得更加豐富,口感多變。
新章就是餡料。一般的牌例框架就是三文治。那些所謂的「口感」,也就是指不同牌例裡面的翻數。或者說,DLC。
寫到這裡,廢話都扯得夠長了,是時候來介紹一下新章的某些範疇——話雖如此,其實這裡也可以直接叫大家看維基百科,但這裡為求簡單明快,所以總結一些比較常見於近年麻將牌例(i.e. 中庸、國標、日本麻將)的翻數,簡單講解新章有咩特色,順帶讓大家可以快速飛過這部分(反正沒人會睇曬的,對不?)
多國通行的役種和術語:
門清、全求、半求、不求
「門清」最基本的概念是指,沒有碰、上、明槓。補花不算破門清。暗槓也不算。但是,門清可以胡其他人的。
門清這個概念在日本麻將很重要,因為門清有權立直(台灣麻將裡面也有一種新改版,稱之為「Miji」);礙於這篇不是日本麻將教學,此處先不解釋什麼是「立直」。
與門清並列的(而在日本麻將不盛行的)則是不求人、全求和半求。「半求」指的是,手牌十二張/十五張落地,只有一張單騎,而你自摸;「全求」則是「全部都求人」,就連最後一張也是被人放銃的。
至於「不求」……還需要解釋嗎?
將眼
非常花俏地稱呼「二五八做眼」的方法。
斷么九
全手牌沒有么九(一或者九的數牌)、沒有字牌(東南西北中發白)的成牌。門清與否都可以,例如以下例子:
平胡
平胡在不同牌例裡面的要求都不同。平胡的基礎定義是「全手牌以四個順子和一個對子組成,不限門清與否,也不限雀頭」,但是,在日本麻將,「平胡」首先需要有門清;其次,平胡不可以以有番的字牌做雀頭/做眼、也不可以胡卡窿(57 胡 6)、偏張(89 胡 7)和單吊。舉以下這手牌做例子:
如果以上這把牌胡的是九筒,這把牌就算是平胡,因為胡牌的時候是胡兩面;可是,如果這把牌缺的是二五索,這把牌卻不能當成是平胡,因為兩五索的聽牌在牌理上算是單吊,或者說,「假獨」,雖然叫兩邊,但胡牌牌型是 一二三/六七八/⑦⑧⑨/234/5 胡5的單吊
一般高/二般高
日文稱呼作「一杯口」,或者簡稱為「一杯」、「杯」;「般高」的定義為以下這一副牌的萬子部分:
一個「般高」,也就是說兩個同色的順子(234/234);二般也就是指兩組兩個同色的順子(789789+東東+234234)。胡那一張當然不限。
在某些其他牌例裡面,般高的概念還可以擴大到另一種變體。也就是指,同一套顏色的N個同一順子,例如以下的例子:
以上這手牌就是「同一種顏色的三個同一順子」(也就是④⑤⑥)。這種牌會被稱作為一色三順(也存在著「一色四順」);在日本麻將,一色三順是一種地方牌例;在其他類型的牌例(例如,中庸、港式台灣麻將)卻有這樣的牌例,而且點數相當高。
純全帶/混全帶(么九)
簡單的記憶方法是「純粹全部搭子都帶有么九牌」和「混合了番子的全帶」。也許更簡單的方法對應上下圖:
「一條龍」
在日本麻將裡面叫做「一氣通貫」,大多數時候會被省略成「一通」,或者叫做「一條龍」。一條龍的基本定義為「同一種花色的,一二三/四五六/七八九」組合的牌型,例如以下這手牌的萬子部分:
注意的是,一條龍意味著手牌一定要能拆成上面的三搭牌型。類似以下的牌型雖然也有九個連續的數字,卻不算是一條龍,因為胡牌時無法拆成三搭「一二三/四五六/七八九」的牌型:
在某一些牌例(例如港式台牌裡面),龍除了有「明暗」(也就是指,有沒有上過他人的牌,構成牌型),還允許雜色組合——某些會指定要齊三種顏色(筒、索、萬,各一坎),某些會講明兩種顏色和三種顏色的龍計算不同翻數,某些則統一歸類。例如以下的這個例子:
三色:
「三色」一般指向兩種東西,一種是「三色同順」,另一種是「三色同刻」。之所以會被稱之為「三色」,其實看了就懂:
「三色」指的是,三種不同的花色裡都有著同樣的數牌組合,「三色同刻」也就是「三種花色的、相同數字的刻子」;「三色同順」也就是指「三種花色的,相同數字的順子」
某些牌例裡存在著「小同刻」的概念,例如說中庸麻將;也就是,只有兩個同刻加上第三種花色的一對;或者是只有兩個同刻,缺乏第三個。同樣道理,也存在著大於三個順子(例如說,四套、五套同順子)的牌種。
七對
顧名思義,「七對」,也就是指手牌要有七個獨立對子;因為手牌只有對子,也就必然門清。不同牌例裡面對七對的定義略有出入,以這把牌說明:
在某些日本麻將的牌例裡面,這把牌不算七對,因為對子不能相同,這裡有兩對五索;在某些牌例(例如,中庸、國標)裡面,卻沒有以上的限制,只要能把手牌拆成七個獨立的對子(而沒有槓——槓將四張看成是一坎,而不是兩個對子),那麼七對就成立。
台灣麻將也有八對半(嚦咕嚦咕)的概念,指的是在七對之上加上一坎刻子,也就是八對加上一半,得名八對半。
N暗刻
廣東牌裡本身有「四暗刻」,或者說,坎坎胡的概念。在台灣、香港或日本牌裡面也有這個概念,幅度從二暗刻(港式台麻、中庸)、三暗(日本麻將)到了台灣麻將的五暗刻也有。值得一提的是N暗刻成立的方式:
在上述這個牌例,重要的是胡牌的形式。打出/胡放銃,三索沒有組成暗刻,其中一刻是依靠他人的,於是乎這把牌只有三暗刻;自摸的話,這牌卻會算是四暗刻。
為什麼要在這裡提出這件事呢?因為,三暗刻和四暗刻一般有幾倍的分差。而且,「自摸對對胡三暗刻」這個已經成為了麻將業界的一個內部 Meme,是所有新手都總會數錯的一種例子。記得第一次和朋友打日本麻將,朋友就將四暗刻自摸數作自摸對對胡三暗刻……(當然,我們不賭錢)
三槓
太常識了所以不說明。總而言之就是三個槓啦。
(比較常見的)部分通行的術語和翻種
缺門、五門齊
「缺門」和「五門齊」的「門」指向的不是你家的門,而是一門牌。麻將分開五門:筒、索、萬、四風、三元。「五門齊」指的就是手牌有齊這五種牌並湊成和牌,例如說下面這把牌:
「缺門」卻不是指手牌只有四門,而是指手牌只有筒、索、萬其中兩門,缺少另外的一門。為什麼「缺一門」的對象會從五門變成三門就不要問我,反正麻將術語的龍門就是隨意亂擺的。
步步高/一色N步高、N連刻
不是指 DVD 機,而是指某種你這輩子也不會見到有人做、有人胡的牌……咳咳,指的是以下這種牌:
同色的 ABC/BCD/CDE/DEF 組合,指的是四套數字以這種排列組成的順子。
當然可以是三套,前提是要摸得到,還要能抵受做清一色開碰的誘惑。說起開碰,也就值得在這裡提出連刻的概念:
以上這把就是三連刻,三個同樣花色的,連續的數字的連刻。還有四連刻(一般當成是例牌、役滿、爆棚)和二連刻,與及各種「小連刻」(例如說兩個連刻加上一個連起來的對子),變化極多任君選購。
老少
注意餅子部分就可。
三風
四歸一、歸二、歸四
首先我們要記得同一款麻將牌只有四張。將同一款麻將牌拆開,分別當成是兩搭、三搭、四搭使用的,就是「四歸一」、「四歸二」和「四歸四」(當然,我不明白為什麼會是「歸一」「歸二」,卻沒有「歸三」,或者不是從二開始數起);下面分別舉例:
麻將牌設計類:綠一色(、黑一色、推不倒等等)
儘管各個地區的麻將牌具體設計都不同,不同國家的麻將牌總會有一些共通的特色。例如,麻將牌的上色、設計。
其中最常見的應該是上述的牌種:只有綠色的麻將牌(2、3、4、6、8索、發財)的胡牌,稱之為「綠一色」,一般被當作是例牌。絕大部分的牌例都沒規限要加入發財,允許只用五張索子;但某少數牌例會要求胡牌時需要加入發財。
同類的還有「黑一色」。「黑一色」的規限是只有黑色的麻將牌,遠遠要少人使用。一方面太難胡出,和四喜類重疊,很少會被使用;另一方面,並不是所有國家麻將牌的二四八筒都是黑色的——比如台灣的麻將牌設計上,二筒就有綠色,導致「黑一色」的設計很罕見。
同類以麻將牌設計做文章的,還有國標麻將的推不倒——以對稱的麻將牌構成的胡牌:
其實網路上還有很多,例如「萬綠叢中一點紅」這類很有詩意的名字,但使用的機會率不多,這裡不詳細介紹。
七星燈、大車輪
這些皆為「七對子」的分支。
「車輪系」——同門的七個連續數字組成的七對子。某些地方將「大車輪」定義成只有同色 2-8 的七對(但不算是七對子),或者限定只能使用筒子;就算不將這副牌當成是例牌,這副牌先天已經是極高得點的牌類,預設清一色、二般、平胡等等牌種。
七星燈則是更為極端的版本:七種字牌的七對子。胡出來的人要不就是在作弊,要不還是在作弊。當然,七星燈其實並不普遍,只是我覺得很浪漫才擺進來而已。
十三不搭
一個「搭子」可以指卡窿(57)、邊張(89)、一對、順(23)。「十三不搭」指的就是配牌時,十四張牌裡只有一對,沒有成其他搭子,例如以上的這手牌。
不同牌例的十三不搭/十六不搭要求都不同。某些牌例(例如中庸麻將、日本麻將)並不設有十三不搭,或者是允許十四不搭。某些牌例的十三不搭限制了十三不搭的數牌組合,例如強調數牌一定要是「三六九/一四七/二五八」的組合;某些牌例(國標)更指明,十三不搭並不是起手奇牌,而是可以做出來的番種。
說起來也要說個小故事。中學時期和朋友打日麻就有使用起手十三不搭,胡出是役滿/爆棚;在當時,為了鼓勵大家聚會,約出來打麻將,胡出十三不搭(和其他類型的奇牌——例如一炮三響、大四喜、七星燈、天地胡)的時候,我得請其餘三人吃自助餐。
結果,先於十三不搭,我們先是胡了一次天胡(七對子),之後胡了一次三響。就是沒有(我心目中非常常見的)十三不搭。
關鍵概念:「高點法」
好了,你飛到來這個部分了嗎?好,請開始讀吧。
如果你有很認真地閱讀以上的文章,你應該會發現以上的文章出現了一個問題:某些牌可以被同時計算成幾種不同類型的翻,例如這兩個例子:
假若沒有例牌的規則,圖1(索子清一色)一張可以被計算成,清一色+七對子+斷么+(將眼?);也可以被計算成,清一色+二倍口+斷么+平胡+(將眼?)。
圖2 的問題更加明顯:這個牌可以被計算成幾種方式
- 一色三順(或者會有單騎);在日本麻將,沒有一色三順,所以會是「般高」
- 三暗刻+(三連刻+單騎)
那麼,該選那一種呢?我們有著以下的幾種原則。
首先,只能以一種和了形數翻。圖一的索子清一色可以分拆成兩種和了形,一種是七對、另一種是一般和了形(四坎一對)。我們不能以後者的和了形態做準,卻同時包括前者和了形態的得分。
其次,同類型翻數只能數出最高分數的一種。所以,數過一色三順就不能再數般高;數過三暗刻就不能再缩下去數二暗刻;數了二杯口/兩般高,也就涵蓋了一般高。
第三,當我們有兩種數翻的和了形態,我們會數最高分的一種。在圖一裡面,以日本牌牌例數七對,我們會有清一色(6)七對(2)斷么(1),只有九翻;以二杯口數,我們會有清一色(6)二杯(3)平胡(1)斷么(1),合共十一翻。於是得出我們該以後者做準。這也就是所謂的「最高得點原則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