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年前我曾經接過這樣的寫作兼職。工作內容是為旅遊網站寫 SEO 文章,內容多為異國景點介紹,以推高該網站的 SEO 排名。
我寫過中文和英文的 SEO 文章。中文文章因為疫情影響,整個電子傳銷部門被瘦身,最後不了了之;英文文章一事,接頭人被公司解僱,連帶我也被解僱了。
我當時寫英文文章的價碼,是一千字英文約一百多到兩百港幣,一篇需要幾個小時。據我所知,我的競爭對象是一些印度人,他們的價碼是一篇幾美元。
論文章的內容,我相信我寫的內容不會輸印度人。
從接頭人聽回來的講法,印度人其實也不是真的在寫文章,而只是將一些句子剪貼拼湊修改成一篇文章。問題是沒有人會閱讀這些印度人寫的內容;印度人即使抄襲也不成問題,Google 的演算法只需要掃描關鍵字。
時至如今,我已經沒有再接 SEO 的工作。但當我聽見 Ted Chiang 將 ChatGPT 比喻成「將網路模糊化成一張 JPEG」,我當下就知道我不會再接到類似的工作了。按照我聽回來的講法,已經有不少人研究如何使用 ChatGPT「生成」出一堆 SEO 文章。將 Google 資料整合成文章,其實和我當時的工作是一模一樣的。
我不知道印度人會否繼續寫文。但我想,印度人大概也會因為 ChatGPT 而失業。
就算是繪圖業也正在面對類似的情況。
可見的催勢會是,下游的低成本手游裡使用的卡牌,會逐漸被AI 生成的圖片來源取代;本來做這些卡牌圖片的新入門繪師,大概就會因此而失業
「AI 生成圖片」一直以來的軟肋都是版權。我認為,大部分畫師反感的本身並不是「AI 本身的科技發展」,而是「利用 AI 科技的方法」,而這其實說明了目前繪圖業界面對的困難有多嚴峻。
「AI 本身的科技」指的是,利用大量的圖片進行機械學習,從而生成出一堆貌似機械學習原型的圖片。
「利用 AI 科技的方法」之所以會出問題,在於「利用大量的圖片進行機械學習」,並沒有取得當時人的授權。換言之這是「未經授權作商用使用」。
但又不完全一樣。一般的未經授權使用是可追溯來源的——例如對方將你的圖片重新複製重用印刷商品、將圖片的一定元素(例如骨架、姿勢、構圖)挪用;因為可追溯來源,所以才易於追究。但在 AI 生成的領域裡,你卻難以從最終複製得出的成品追溯出學習的來源,既是因為這些 AI 的製作者可能不會公佈機器學習源於誰(誰才會告訴你他盜了你圖咧),也是因為學習的來源多數混合了多名畫家,或者是該元素並不夠獨特,導致你難以分辨出誰混了誰。
另一邊廂,這樣的講法也意味著,只要取得了畫師當事人的授權,「AI 生成圖片」其實沒有道德上的問題。比如說,可能在未來,我們會發生以下的情況,
- 畫家 A 被僱用為某遊戲公司 R 作畫,條款為畫家 A 買斷並售賣其作品的所有權限,包括將圖片放進 AI 進行 Deep Learning。三年過後,遊戲公司 R 開發出自家私有 AI 生成各種圖片,並使用 AI 為其手機遊戲製作圖面。
- 畫家 B 使用 AI,自己放進自己的圖片進行 Deep Learning。每當有客戶發送委託要求畫草圖或者初步色稿,畫家 B 的 AI 可以生成出草圖或初步色稿給客戶參考,畫家 B 繼而利用 AI 對草圖或初步色稿進行修改。
- 畫家 C 與某科技公司 Y 合作,開發一台畫家 C 的類似 Midjourney 的 AI,並將這台複製 AI 開發成可個人非商業用途並作公開發售。畫家 C 可以從中收取分成。
你可能會問:到底哪裡會有畫家 A 做這麼蠢的事情,或者哪裡會有這樣的畫家 C 將自己的創作人格賤賣?
舉出這些例子,並非想要說未來就會發生以上事情。我旨在說明,版權問題並非無解。
畫師也好、遊戲公司也好、對 AI 一事的討論終究環繞在「道德」或者「法律問題」上,討論的是「用AI 畫圖=過橋抽板」「開源軟件使用了成千上百個創作者犧牲的健康和時間打磨出的作品」、與及「如何合法地使用 AI」等等法律與及道德的問題。
而沒有人討論,到底 AI 畫的圖還是人類畫的圖好看,到底 AI 的圖會不會有一日追得上人類。沒有人討論,因為大部分人都會同意,AI 繪圖或者不會超越人類最頂尖的畫師,但由於成本低,人類很難與 AI 競爭。
一旦解決了 AI 的版權和道德問題,我們將會看到的是 AI 大舉進場。
而這一次,我們甚至無法抱怨什麼。
對於已經成名,有一定知名度的畫師或作者來講,AI 普及其實不會對這些畫師的生活構成影響。這些畫師或作者已經確立了一定的風格和知名度,並成了一種品牌。已有的風格可以被機器大量複製,但名氣不可以;如宣傳遊戲圖片作者源於某位大師,這仍會有一定吸引力。
但對於剛出茅廬的新人畫師或者作者?就大概沒那麼好運了。問題是,當業界裡可以接的工作越來越少,這也意味著整個業界會越來越萎縮。
可能 AI 本身無法寫深入的話題,又或者是 AI 無法畫一些特定的構圖,導致上游或者是某些具體的委託要求仍然無法被取代。且,AI本身仍缺乏意志;AI 可以複製風格,但無法創造風格;AI 也無法洞悉網路世界以外的資訊(例如,紙本書、現實經驗等等)或者提供自 AI 而生的價值判斷。你可以問 AI 「請告訴我《鈴芽之旅》沒趣的地方」,但你如果問 AI 「AI 你覺得《鈴芽之旅》好看嗎?」,AI 大概無法給你一個充沛的答案。
但我會坦言,我感到非常恐懼。本來已經日益萎縮的創作業界越發萎縮,競爭越來越大,這沒有不恐懼的理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