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空氣系」會是什麼? (上)

Altia
11 min readMay 2, 2018

0.

與其他同類的芳文社作品相比,這季播出的《漫畫女孩》有一個特別之處:相比起組樂隊但沒有太多樂隊團練的《K-ON》、開咖啡廳但沒有咖啡廳橋段的《點兔》,《漫畫女孩》取材漫畫,有著大量畫漫畫的場景。

一般「日常系/空氣系」作品掛羊頭買狗肉。他們會有「不沖咖啡的咖啡師」、「不練琴的樂團團員」、「不上學也不需要預備考試的學生」。一般而言,作品會以角色思考題材、進行與題材相關的工作、或者是擺出一副事後參與了職業很辛勞的表情,去掩飾主題的空虛。《漫畫女孩》最特別的地方,在於這是一部確切地關於漫畫的動畫。它討論「漫畫」對於角色的地位和重要性,而且《漫畫女孩》有女孩畫漫畫的場景。

1.

《漫畫女孩》的橋段和一些綜藝節目非常類似。在《漫畫女孩》,眾多主角入住漫畫屋是為了支援彼此,畫出更好的漫畫。在《2 Month 2 Million》這個09年播放的綜藝節目裡,一群撲克玩家居住在同一間大屋,一起打撲克、開撲克牌局、共通研究對手,目的是為了要在夏季之前賺到兩百萬美金。日本史上有名的綜藝節目《電波少年的懸賞生活》則是將藝人茄子鎖入一間單人房,讓他一年到晚寫明信片,測試能否以明信片抽獎賺到一百萬日元的物資。

這些節目有一些共通之處:他們同樣劃定了明確的活動範圍(大屋、小團體),年期(離開的日期)和想要達成的目的。這批人為了在日期抵達之前完成目的,採納了各種各樣的手段奮鬥。而在奮鬥的過程中,我們會看到各種與目的無關的綜藝橋段:《電波少年》的特色是看著茄子發瘋。《2 Month 2 Million》的撲克玩家做了好多多餘事,例如撲克玩家變得很浮誇。相比之下,《漫畫女孩》寫少女等人買道具、上學、放學,其實相當正常。起碼《點兔》提及到咖啡、食肆相關資訊的橋段實在少之又少。

《漫畫女孩》與這些節目的差別之處,在於角色的目的會變形。在不知不覺間,混沌/萌田薫子入住合租屋的目的,已經從追求「更好的漫畫」轉變成更為廣義的「找到歸宿」——也就是畫出更好的漫畫、交好朋友、與及尋求如同歸家一樣的安心感。

爆乳♥姬子/色川琉姫畫漫畫的理由,也逐漸從畫出「能被自己接納的漫畫」,回到初衷,也就是抒發心情的渠道:尋找心情的歸所。也就一如早前描繪《點兔》所提出、與及最近鏡花先生寫到的內容:這種作品描寫少女等人住在「第二個家」,在有限的時間內製造出最多的回憶。而日常系/空氣系最終服務和描寫的,是角色關係。

至於「更好的漫畫」到底是什麼,則被劇本拋棄。既是因為如勝木翼所講,「只要混沌的確向前邁進,那就沒有問題」,亦是因為追求目的的過程總是不了了之。目的越是前進就越是擴張,到了收筆之際,已經轉變成泛泛之談的角色關係討論,或者說,成為了「大家變得友好吧!」這件事。

2.

話雖如此,《漫畫女孩》還是有幾項非常重要,不能以範式或者解讀日常系的框架處理的東西。

一如引言提及,《漫畫女孩》是一部關於漫畫的日常系。不僅僅是因為作品中的角色(例如姬子)將漫畫扣連到人生的意義、又或者是指出漫畫與現實無法分拆的曖昧,還在於漫畫創作的描寫。

一般而言,當我們提及到「漫畫家」,我們會想像到的是單人創作。《漫畫女孩》卻將混沌的創作過程,描寫成帶有協作成分的創作。傳統的漫畫創作過程是如つーちゃん/勝木翼一樣,以一個主腦(主筆漫畫家)決定橋段、漫畫的內容,繪畫出漫畫的框架,再將漫畫生產的次級工序(例如上色、網貼、修稿等等)交給助手處理。

在混沌的作品裡,混沌的橋段來自她的友人。混沌的漫畫內容也屢次經過編輯、同輩漫畫家等人的指責、批判和意見。勝木翼就曾經提及過混沌的作品缺點:美食漫畫必須要將食物畫得美味,但混沌缺乏這樣的畫工。混沌的作品被多個人指責是脫離現實,描述沒有變化。扯遠一點說,片頭裡提及到混沌收到了雜誌的來郵意見,亦正好是同樣性質的內容。

作品中的角色屢次將混沌的作品與「混沌」的為人混在一起。諸如說,混沌的作品台詞像是老爸一樣,這件事也反映在混沌老套的衣著、台詞。當混沌在漫畫業界之中對於「群眾」和「他人的意見」顯得如此不安,在學校介紹自己也得呢喃,這種不安也反映在混沌與學校、與社會、與編輯等人之間的關係,或者如第一話的混沌所講,擔憂自己無法與合宿的女生溝通。繼而,混沌的作品不再是混沌的個人創作,而是混沌的讀者、同輩、編輯等人共同給出意見的成果 ——一如「混沌」的焦慮在最初被指並非來自混沌身上,最初被歸納成是環境的問題。

3.

另一個非常值得注視的,是《漫畫女孩》漫畫的演出手法。

《漫畫女孩》裡有一種非常罕見的演出手法:當故事或者敘事行進到途中,作品有時候會忽然將畫面挑空或者轉換成純白,畫出一個多邊形的框框,然後在這個框框裡特寫角色的大頭。

這種畫格之中的畫格(Frame within a Frame,每次演出,一般只有幾秒,而畫格的大細、內容,無不令人想起一般漫畫分格。漫畫的每格只有每個角色的一到兩句對白,用意是為了抒發某個角色的情緒、某個表情——例如吐槽啊、驚訝啊。框內框不奇特,奇特的是在於作品以漫畫的框架,做出了明確的動畫。奇特的是作畫的背景變成純白色了。

當然,你可能會吐槽「動畫本來也只是靜態的假象」,是將無數張畫像以高速播放和重疊,產生出靜態的物品會移動的視覺錯覺。我在意的是,製作組雖然選擇了如此漫畫的分鏡手段,卻沒有如《化物語》等等作品的演出,索性以「靜畫」去堅持漫畫的靜態,以「靜畫」——而不是「帶有靜畫色彩的動畫」演出。

畢竟,《漫畫女孩》用的是漫畫的框架做動畫,以致到他們在第二話誇張得讓分格移動,也容許角色在分格裡移動,打破漫畫/繪畫傳統上被視作為一種靜態的媒介。這種人工地挑空畫框的手法,也強調人工的介入,打斷作品的敘事。

另一種手法的。

一般來講,這種畫格之中的畫格,是為了凸顯出畫格內的內容有著某種局限。例如說,為了製造出隔離感、疏遠,或者說,能讓我們更集中與格內角色 — — 例如《人渣的本願》就有場面將畫格拆散,造出這種效果的鏡頭,刻意特寫或強調角色的表情與肢體語言。早前播放的《比宇宙更遠的地方》也比較自然地使用窗戶、景物,去強調角色的孤寂感、孤單感——五話有著大量這類的例子。《漫畫女孩》耐人尋味的地方卻不僅僅是格內的內容,還包括將背景抽空,以致到背景要不就是純白色,要不就是不上色,只有線稿。

這種演出有趣,在於《漫畫女孩》抽空背景的演出、與及抽空背景以後讓角色等人吐槽,說著與當下缺乏明確關聯的說話。這種做法,令《漫畫女孩》在小團體之外強調角色的個人顏藝、性格、甚至乎說 ——容許我在此過度解讀 ——角色的性格很獨特,一如勝木翼稱讚混沌的作品很有個人風格。

我們在某些日常系作品看過類似的事情,例如《搖曳露營》就常有吃飯途中,無緣無故特寫撫子等人吃飯吃得超香的顏藝;《K-On》、《點兔》等等作品亦夾雜著大量類似的人物大特寫。從商業的角度來講,這種是為了賣萌的演出——也可能只是因為製作組想要省錢。

但是,我們也不難察覺,這種演出其實說出了日常系的某種風格取向。一方面,「日常系」的作品裡的大部分角色性鮮明——而如此明確而且人工地打斷對話,讓吐槽和角色性格佔據敘事,繼而將小團體討論的敘事短暫抽走的演出,大概就是第一次;另一方面,日常系的故事主題、中心思想,大部分時候都是強調角色等人要磨平差異,大家「和諧」地生活下去。

這種團體與個人之間的張力,到底是有心還是無意,暫時還不好講;但這個切入點或者會頗有意思。

4.

當我們說「日常系」與「空氣系」,我們到底在說什麼?

若說「日常系」等於某種連綿不止的奇蹟,一種與身份、工作、職位、生活等硬件扣在一起的循環,「空氣系」所講的是一種氛圍。 思兼在早前用上班雅明的靈光(Aura)討論空氣與日常的差異,我卻很喜歡「空氣」這個詞語,後來思考,同樣覺得這兩件事應該分拆討論:因為「空氣」這個詞語暗示了,我們需要某種觸媒,將無形的「氛圍」具現化,成為可以被實體化、被閱讀的對象。而觀察這種觸媒是什麼、有否共通之處,已經是一種很有趣的進路。

讀者讀到這裡,可以聯想一下眾多常用作來形容「空氣系」的用詞:「和諧」、「好ふわふわ啊」、「好Hea啊」、「好懶散啊」。然而,這種以抽象的形容詞來形容「空氣系」這種形容詞的講法,或多或少有點抓錯用神。更何況,這類形容詞所形容的並非「空氣」,而是「觸媒」。

或者說,當我們形容這部作品「好懶散啊」「好空氣系」啊,我們所指的並不是指這些動畫沒有劇情「好空氣」,(因為顯然地,這些動畫有衝突,也有一定劇情),也不是指這部動畫好 Hea 什麼也不做(顯然地,角色等人會做點什麼的,要不整話大家就呆在房間裡呆坐二十五分鐘了)。我們所指的是一連串角色的態度,而這種態度「捕捉」了「空氣」。

角色的行動、肢體語言等等,固然是其中一種捕捉空氣的方法。但我在意的並非角色。我在意的是,作品還使用了什麼樣的元素去說氛圍,這種氛圍有什麼特別?當我們說有一種「空氣系」動畫出現了,我們所指的到底是指「捕捉空氣的容器/角色行動」的雷同,還是指「空氣的成分/角色的態度」雷同 — — 還是兩項兼備?還是說,我們所指的就只是這些動畫同樣在描繪「空氣」的事情?與及,這種「空氣」與「氛圍」、「潮流」、「流れ」、「日常系」等等字眼,到底有多大差別?

最簡單能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,其實並不是單靠搬出更多的動畫,而是觀察一些極為類似動畫,在每一部動畫都會以各種形式出現,但與動畫無關的事物:「氛圍音樂」(Ambient Music),或者一些能讓我們思考「氛圍」是什麼,而不拘泥於動畫的劇情內容的東西。

關於這,我其實沒什麼固有的想法,純粹在這裡挖坑等跳。後續的就讓我們在下篇文章待續。

--

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