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香港文化】小巴

Altia
4 min readAug 18, 2020

--

紅色小巴車站。Photo by Chromatograph on Unsplash

上年有台灣朋友來香港玩,也帶著對方走了一些對方感興趣的景點。行程結束之際,一行人送朋友回酒店。此時我故意說,「我們得搭小巴」,讓台灣朋友感受香港最特色的交通工具。

「小巴」是一項香港獨有的交通工具。這是一種介乎在「巴士」、「計程車」這兩者之間的交通工具。

綠色小巴。Photo by Chromatograph on Unsplash

香港的「小巴」分成兩種顏色。這兩種客車以十六座為主,現在也發展出有十九座位的車子。小巴的車頂顏色代表著行車的路線。車頂綠色的小巴走固定的路線,並會在沿途的車站停車,收八達通(即悠遊卡)或投硬幣,兩者不設找續。

一般的小巴車頂是紅色的,俗稱「紅Van」。「紅Van」只收現金,下車時乘客與車長交收車資。「紅 Van」特色是,「紅Van」沒有「車站」的概念。只要符合交通規例(i.e. 該處地方能夠合法並安全地接載乘客),「紅Van」所途徑的任何一條街道都可以上車下車。

那麼你可能會問,要怎麼樣才可以登上「小巴」或從「小巴」下車?你可以在街頭上揮手攔截「小巴」。這其實意味著,攔截者必須要知道小巴會在什麼時間路經什麼街道。

「小巴」總站或會交代車子沿途路徑的重要地標,並會登出目的地地名(例如,「旺角 佐敦道」、「荃灣」、「青山道香港紗廠」、「北角」、「官塘」、「筲箕灣」)。但這些地名通常指向某個大區、某條長街,而不是街道特定的部分。在路上,單憑小巴的站牌,其實很難得悉小巴會否抵達目的地。

Photo by Chromatograph on Unsplash

而且,「紅 Van」沒有準確的路線圖或車站。雖然每輛小巴每程都會經過某些重要地標,但小巴司機可以隨時因為路況而臨時改變路線。假若小巴司機A從小巴的電台得悉B車於某地堵車,附近的小巴司機A可以臨時切換路線。這些情況很罕有,但並不是不會發生的事情。

要從小巴下車也很困難。你可以跟隨著其他下車的民眾一起下車,並在下車的時候以現金支付車資(不少「紅Van」不收八達通/悠遊卡)。要是沒有乘客下車,你該怎麼辦?這時候你得用廣東話在車廂裡高喊「XXX有落」(有落=有人下車),或直接喊出下車的地名。喊出的地名可以是「轉角」、「前方交通燈」、「麥當勞」、「加油站」、「街道名稱」、「大廈名稱」等等東西。車長得悉要求後,會向乘客揮手示意。

Photo by Sean Foley on Unsplash

小巴還有一項特色。小巴司機或會等到滿座或有一定人客才會開車,尤其是長途小巴(如深水埗至上水小巴)。會有這種處理,源於小巴司機的收入與載客量成正比。小巴司機得向車隊租借小巴,並支付當日油費,自負盈虧。由此,小巴司機當然會希望有最多的乘客坐車。

綜合以上,「小巴」是如此地道的交通工具。你不僅得知道小巴途徑什麼路線,知道在那裡下車,還得說廣東話(或有足夠恥力)才能下車;就算知道了小巴會行經什麼路線,你還得小心小巴會「臨時改道」。

話雖如此,小巴也是深受當地人歡迎的交通工具。滿員的小巴不需要如巴士一樣每站停車,車速可以比計程車甚至UBER還要快,適合重視效率的香港人。香港有俗稱「亡命小巴」的講法,指的就是那些時速超速的滿員小巴,於夜間如閃電般飆過高速公路。知名的香港網路小說《那夜凌晨,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》亦係以小巴為題材,講述一輛從旺角開往大埔的小巴離奇失事。

若有機會來香港,不妨請香港的朋友帶你坐一次小巴,體會香港獨有的交通工具。

--

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