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紫羅蘭永恆花園》播完之前,已經有人傳給我看瓶子君吹奏《紫羅蘭》的影片。片中將這部吹奏成是「來自未來的動畫」,將《紫羅蘭》形容成是脫俗得不沾染一點宅氣的作品。言下之意,Netflix開創了動畫的新時代,是日本動畫的救世主,但肥宅卻不懂得欣賞。
中國知乎的zecy 已經質疑過這種講法。他批評,《紫羅蘭》並沒有顛覆傳統的日本動畫製作模式:《紫羅蘭》有製作委員會、在日本的地上波電視台播放、聲優、畫風、人設、多媒體策略(例如BD銷售、周邊商品)亦與日本動畫的傳統一致。而且,劇情其實沒有脫離日本動畫的範式。
以上所講的或者適用於《紫羅蘭》,但未必適用於其他作品。在四部Netflix作品全數播完的當下,Netflix 的動畫與一般的日本動畫,到底有多大差別?
我認為,Netflix 的動畫最強烈的特徵,在於這些作品裡能找到很明確的外國主題和元素:《Devilman Crybaby》九話裡隱隱約約的以Je Suis Devilman,向近年 Je Suis 運動致敬,並帶出作品身份政治的主題。《AICO》 裡有失控的生化武器、複製人、桶中之腦等等賽博題材。根據《B the beginning》的監督中澤一登,《B》其實有明確地仿照西方連續劇的成分——例如作品的警探場景、基因改造人類。
這些作品裡的日本元素也很明顯。《Devilman Crybaby》的BL、《AICO》的水手服與機關槍、《B the beginning》對命運和輪迴的探討,或者是六話刻意在日式房屋的打鬥,其實都是好日式的題材。
與這些作品比較起來,或者最「不日本」的,會是《紫羅蘭永恆花園》。然而,我亦看過有討論針對《紫羅蘭》的反戰成分,將《紫羅蘭》詮釋成一部反戰動畫。這種解讀可以理解成這樣的:薇爾莉特知曉「愛」的意義、尋找自己的位置,即是比喻戰後日本復甦,日本尋找自身地位與理解和平的重要性。當然,這種只是我隨手想到的可能性,談不上什麼完整的解讀,個人亦很懷疑這種解讀的可能性。但最起碼可以肯定的是,《紫羅蘭》是一部頗為特殊的動畫。
那麼,在這四部動畫之外,我們還可以怎麼期待Netflix?我認為,Netflix的動畫其實談不上開創了什麼新時代。對於看慣Netflix或者日本動畫的觀眾,這幾部作品顯得有點東不成西不就。但是,這些動畫的確滿足了日本國內與Netflix平台上的空缺。面向日本國內,這些動畫是近幾年少有、但呼聲一直頗高的科幻及正統奇幻作品(不是輕小說的那種後宮奇幻)。而面向沒看過動畫的觀眾,這些作品用奇幻和Cyberpunk包裝日系的主題、意象,或者會是吸引觀眾看更多動畫的藥引。
結論而言,Netflix或者不會拯救日本動畫界、也未必會改變日本動畫的製作方式,遑論做出真正「來自未來」的動畫,為日本動畫打開新的局面。但是,單憑作品的水準,這些作品絕對不會比日本國內的新番要差——例如《B the beginning》三話的打鬥場面就做得非常流暢、優秀。如果有時間,我很建議大家去看看這幾部Netflix的動畫:這些作品談不上是什麼清泉,但最起碼質量穩定,娛樂十足,是些製作精良的爆谷片。